9月10日上午,四川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颁奖仪式在成都举行,我校获得2023年度四川省科学技术奖励15项,主持获奖数在全省高校中位列第3,其中我院主持获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主研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
李明洲教授主持完成的“猪产肉性状的遗传和营养调控基础”荣获自然科学一等奖。这也是我校畜牧学科取得的首个省级自然科学一等奖。成果针对猪产肉性状的遗传机制不清晰、遗传与营养环境的互作规律不明确等制约猪肉生产提质增效降本的瓶颈科学问题,围绕产肉性状遗传和营养调控机制开展了系统深入研究,系统绘制世界范围内产肉性能存在差异的猪种基因组图谱,深入揭示了营养要素与基因互作调控产量和品质的机制,为我国畜牧学基础研究、种业创新和营养调控提供了坚实基础理论和创新方法。
陈德芳副教授主持完成的“鱼类链球菌病无抗防控关键技术创新与集成应用”荣获科技进步二等奖。成果针对鱼类链球菌病发病机制不明、防治靶点不清、治疗效果不佳的关键问题,项目揭示了鱼类链球菌病主要“病原特性”和关键“病理过程”,创建了“病原阻断”和“病程控制”的关键防控技术,集成创新了“二维三管”的无抗防控技术体系,创建了“三形式-三环节-三层次”研产推模式。成果在四川、湖南、广东等7个省份推广应用,产生经济效益25.78亿元,累计减少抗生素使用量71.78吨,在核心示范区鱼链球菌病发病率下降20%,发病存活率提高了30%以上,为水产绿色健康养殖高质量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沈林園副教授主持的“外种猪本土化高效选育技术体系”荣获科技进步二等奖。成果创建了不同来源引进原种猪适应性评价和风土驯化技术体系。创新现代生物育种技术体系,加快外种猪本土化选育,研发DeepBLUP育种软件,使遗传评估准确度提高15%,计算速度提升120%,成为国内唯一拿到华为昇思认证的育种算法。构建高效良繁体系,以区域性公猪站促进区域性联合育种,先后推动6家企业入选国家级生猪核心育种场、2家企业入选国家“补短板”生猪育种阵型企业、5家企业入选省级区域种公猪站。形成了商业育种的“引种-驯化选育-提高”良性循环模式,打破了优质原种猪的进口依赖。
郭家中副教授主研的“肉用山羊选育技术和养殖模式创新与应用”荣获科技进步二等奖。成果研发了基于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功能基因挖掘验证和全基因组选择的肉用山羊选育技术体系。选育了肉用山羊新品系3个,完善了肉用山羊繁育体系。研发集成四川盆地山羊场舍标准化规划设计和四川盆周山区山羊场舍标准化规划设计;创新四川盆地及丘区肉用山羊环控增效模式和四川盆地及丘区山羊规模化养殖场饲草料全年均衡供给模式,示范场整体效益提高 11%,技术辐射覆盖50.2万只肉羊养殖。
长期以来,学院始终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己任,以创新驱动为重点,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加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发挥好支撑引领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功能,为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为教育强国建设做出新的贡献。
据悉,今年5月,省政府修订颁布了《四川省科学技术奖励办法》(简称“办法”),从强化奖励导向作用、加大青年人才激励、优化奖励程序等方面进行了完善。2023年度四川省科学技术奖是新办法修订实施以来开展的首次评审,评审坚持以服务国家和本省重大战略需求,重点对真正作出创造性贡献的科学家和一线科技人员给予奖励,具有进一步强化原始创新性,更加贴近产业重大需求等特点。